自 Mac Pro 发布以来,我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去谈论这个产品,甚至拖到 Jony Ive 离职。产品发布的第一时间里,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它特殊的网孔吸引了过去,很快形成了一场娱乐狂欢。而在过去这么长时间之后我再回看 Mac Pro,它在构造上的精妙逐渐显现,成为了这个产品上更为值得注意的一点。 彻底的暴露 我时常会去想象,剥离掉壳体的产品,是否是人造物拙劣构造的一种彻底暴露?每当我们回忆起这种需要开合盖的产品,很难不去想卡扣、凹槽之类用于定位以及锁定的结构,它们正是拙劣构造的典型表现。新 Mac Pro 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向四周折出去的不锈钢框架解放了这种结构,将它们放入到了整体的构造之中。壳体顺着四根不锈钢管滑到底部完成闭合。而之前很多的类似产品,都是为了能够开盖而肆意破坏结构,
Introduction by Jony Ive . 这本书几乎没有文字。 它讲述着我们的产品,材质的本身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。 虽然这是一本设计类书籍,但它并没有落入俗套地讲述人、故事... 而是仅仅将我们的工作坦诚地呈现出来。讽刺的是,这样的坦诚却准确地讲述了我们的工作方式、价值观、钻研精神以及我们的追求。我们所做的即是我们的一切,那么噤声是必然的。 当然产品是真实存在的。我们试图建立一种方式来表达这种坦诚。我们采取的摄影方式是清晰且简朴的,它不会被主观的表述所干扰。 这份目录将以 1998: iMac 开始,以 2015: Apple Pencil 结束。当然不是所有产品,只有那些具有示范意义的产品或者只是我们单纯喜欢的,才会被收入其中。
The Verge: 「And, of course, there’s the notch in the display — what Apple calls the “sensor housing.” It’s ugly, but it tends to fade away after a while in portrait mode.
在电影里,我们要面对虚假的交互信息界面,就像是另一个廉价手机品牌的界面一样。交互界面的风格问题让它很容易陈旧,像素产物不像许多物理世界中存在已久的东西那样具有古董的特性,具有优美的历史感。甚至它越精美反而越陈旧,简单了则丢失掉比特世界的本性而滑向了设计。这甚至不在于交互界面怎么样,信息呈现的方式在屏幕上与真实的信息推送本就产生了相互干扰:弹出、渐显、神奇移动... 这些更加剧了虚假、错乱、隔离、暧昧。 电影叙事中去叙述比特世界,总有种二维生物窥探三维世界的困扰感。 在许多科幻片中,交互信息界面并不承载叙事这个功能。而且科幻片中信息呈现的方式显然被大概念裹挟其中,因为是幻想,所以是可以不被质疑的。某些科幻片中的令人信服,正是用科幻的外皮把自己和现实隔离出来,他是隔断的。相反,这些科幻片尽力去塑造出的陌生感,却成为了现代电影中的叙述困境。 那么过去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么?打电话呢?显然打电话这件事终于结束了它自己的身份认知,
本文为 Apple –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视频中的旁白部分。 Jony Ive: 我们是一个小型设计团队,我们一起工作了大概20到25年。我们在工作中学到的一件事就是聆听的重要性,因为我们都知道,好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总是很安静的。想法非常脆弱,你无法预知想法何时会产生,会产生多少。多年来,我们逐渐创造出一个可以提高好想法产率的团队环境,当好想法产生后还能继续培养发展它。 这个工作室更像是一个制造车间。我们设计实体产品,制作大量的模型和样品。设计和生产分不开。你看到的每个成品,对应生产它的器械、工序都需要设计和验证。我们非常努力地创建出了一个能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工作室。我们团队的一个特性就是好奇,不停地问问题。我们躬身埋头工作,无视那些浅尝辄止的论调。
HomePod 的壳体就像是被胶水凝固住的毛线球,它的具体材质还不清楚,但不是普遍存在的「编织物的遮罩」以及「充满孔洞的金属/塑料壳体」。 而且除了勉强类似的毛线球,似乎很难在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物质、手感以及印象。根据截图以及实际宽度来推算 HomePod 的壳体厚度近 3MM「参考:USB 接口的厚度约 4MM」,几乎可以说是罕见的形态。 很多人在谈论 HomePod 像极了 Whyd。发布这么久了,除了官方渠道放出的渲染图之外找不出一张 Whyd 实体的照片,很奇怪。HomePod 虽然未发售却做了实体的展示。 Whyd 的设计十分「
我们如何理解黑石?最简单的方法是像 Moon-Watcher 一样,露出锋利的牙齿去咬一口,去咬「破」它。再精致的表面处理,一点磕碰缺口就会轻易败露。缺口的存在如此真诚,毫不掩饰地诉说着材料直觉上的质感。 MacBook Pro 的缺口 MacBook Pro 的缺口原本不是这样,或者说原本没有缺口,最早的缺口来自外壳是聚碳酸酯材质的 2006: MacBook,更像是一个凹陷。拆解图里,这样的凹陷与装配工艺十分契合,非常符合我们对「有厚度壳体」的期待。从功能上讲,这样的形态也符合直觉,符合「抠进去,抬起来」
在伦敦郊区的米高梅工作室里,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科学家、工业设计师和概念设计艺术家。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、想法和远见,为 Stanley Kubrick 正在拍摄的 2001 太空漫游 提供建议和咨询。 Here in this London suburb. Space scientists, industrial designers and conceptual ar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re gathering at the